阿里副总裁高红冰:互联网是一个黑洞效应
高红冰阐释了三个核心观点:
①第一,互联网创新是“技术+商业+规则”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第二,TCP/IP协议,自下而上地重构经济社会的“信息基础结构”;第三,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和社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②我们正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最关键的是如何建立观察变革、拥抱挑战的思考框架。而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全新逻辑和框架,就是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及其伴随的规则改变,而真正改变的是建立了全新的、经济社会的信息基础结构;
③互联网在改造我们的现在,也在改造我们的未来。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经济、平台生态,它以高速的高效率、零边际成本方式在运行。一个DT经济、一个被第二次定义的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笔记|笔记侠 泽萍 编辑|笔记侠 Even 活动| 2016年1月16日 阿里研究院“2016新经济智库大会” 未经讲者审阅,转载请联系kezhou20。
在这个时代,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观察、创造这个世界。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可能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要考虑到我们自己作为自控体,如何去研究和观察这个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自己的位置已经局限在一个过去的时候,我们无法创造未来。Ian Morris(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刚才谈到亚当·斯密,说他最大的价值和创造是在于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场。那么,我们今天可能正在发现一个更大的新大陆。
我一直在思考,在跨年之际思考:“今天,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在2015年的全球(包括中国),最重要、讲得最热闹的是:互联网+、德国工业事变、美国工业要回归到本土。
在2015年,在中国“互联网+”讲得非常热闹时,我们静下来思考下,“互联网+”可能加了很多东西、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角度。
我想我们用一个IT时代所创造的信息经济,今天可能正在被一个新的DT(大数据)时代打破,引发第二次信息革命。
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在思考的背后,怎么定义?怎么思考?有三个核心的观点。
IT武装了工业经济,DT(大数据)重新定义信息经济
我们要从技术、商业和规则的创造、创新方面,三位一体思考,不能只讲技术。技术非常重要,技术不断地改变商业的边界,不断改变我们的世界,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背后最核心的是规则的改变。
在互联网核心的本质背后,最重要的改变来自于TCP/IP协议的发明,因为它从底层、从下而上重构一个信息基础结构。我们这个时代核心的话题,我想是一个社会或经济或商业模式要实现一个数字化的转型,这是我们要重新思考和定义的,也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和沟通的。
我们回望一下过去:蒸汽机的发明,让农民们可以有更好的生产、更好的工厂。电力的发明,尤其电力的设施连成一个网络,让电力能量可以不因空间地理位置的限制形成了一个网络的时候,原材料的供应、生产、消费,就可以在全球流动。电力提供的能源和能量让整个工业革命的组成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化。
如果说我们进入第一次信息革命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因为计算机、服务器的发明,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信息化(第一次信息革命是一次信息化过程),那么它只是一个IT化的过程。这个IT化在用各种技术武装我们的工业经济,武装我们的社会。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计算,正普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从底层开始重新构造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它进入一个新的革命,叫第二次的信息革命。
互联网正在从早期的工具逐步变成跨越时空的经济体系,呈现巨大的颠覆和改造
我们回望一下,有非常重要的几个节点:1969年的阿帕网,最核心的产生是两个基本东西,第一个是分布计算,第二个是包交换。分布计算产生了TCP协议,包交换产生了IP协议,这两个协议极其重要。它有两个代表人物,鲍勃·卡恩,TCP的发明人,另一个是文顿·瑟夫,IP协议的发明人(卡恩与温顿·瑟夫一起发明了IP协议),我想他们两位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今天的互联网没有重心。
鲍勃·卡恩,TCP发明人;文顿·瑟夫,IP发明人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阿帕网要设计四个节点( 最初的“阿帕网”,由西海岸的4个节点构成,分布在四所大学),它们之间没有命令关系、从属关系,当时苏联和美国是两个冷战的大国,为了防御网络系统被核武器击中而集体瘫痪,要用分布计算的方式进行对策博弈。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导致互联网的产生逼出了我们的发明人和创造者写出来这样四个节点分布计算的协议,才能走到我们今天。
我想在技术的层面上多一点点分享。大家有没有想过,你的手机和我的手机为什么会连接起来?一个终端和另一个终端为什么能连接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都处在同一个子网状下,我们每一个手机、每一个终端都有一个ID号、一个地址,这两个地址通过我们的技术在子网状下相互间识别。但是当我们脱离这个子网状,走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当我们30多亿人口都用终端加入网络的时候,怎么去连接呢?
我们需要路由器、IP地址、域名,需要软的、全社会的基础设施支持它,这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并没有构造一个硬的东西,它是把硬的东西和软的东西连接起来,接着呈现一个巨大的颠覆或者改造。
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后,让中国开始以互联网视角看待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当然也让中国的企业家们,尤其是互联网的企业家们,用互联网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1994年是一个大的变革起点。在这一年,中国有64k的专线,有3条连到了美国。试想一下,21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拿着一个3G、4G的手机,我们可以登录上网的宽带,我们享受到10M、20M的宽带。20多年的变化,我想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巨大飞跃。
互联网从一个早期的工具或者技术正在一步步演变成一个互联网的经济体系,一个跨越时间、空间、物理的国界,也跨越了8小时、24小时上班时间的经济体系。互联网的商业化,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化,早期我们把它当工具、技术使用。我们发邮件、浏览信息、玩游戏,这是做工具、技术使用的。
信息网站不是互联网的本质,但互联网成了内容传播的渠道。现在,互联网开始作为一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一个比较工业的经济化体系
技术一直不断在演变、前进,技术永远会不断迭代更新。作为颠覆、推动整个商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用IP升级到了3W,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叫超链接,把内容的网站连接起来(超级链接在本质上属于一个网页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允许我们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的元素。各个网页链接在一起后,才能真正构成一个网站——注),所以在九十年代末期到2000年,大部分人把互联网理解成3W,理解成一个信息网站,把3W理解成互联网的本质,我想这可能不是本质,它只是TCP、IP协议在内容上的应用。但是这个阶段的发展带来很重要的变革,信息被放置到技术的融合当中,充当了内容传播的渠道。互联网成了内容传播的渠道,也成了商业企业传播自己营销的渠道。
到2005年、2008年以后,我们看到宽带、3G、4G网络的发展,看到云计算大力的发展,大家开始思考,互联网开始作为一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当这些终端、设施进一步地普及、安装,形成一个巨大存在的时候,再跟我们今天的经济进一步融合、创新,它就开始呈现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球的经济体系。互联网的经济体系正在成为一个比较工业的经济化体系。
从“工业基础结构”到“信息基础结构”,互联网经济以新的结构呈现,一个商业化的互联网正在构造出来
这是我们可以思考的一个角度。怎么理解这样的一个变化?我们用两个核心的结构图思考。
到今天为止,我们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基础结构”。我们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们有农林、牧畜、电子,有汽车、化工、贸易、金融、服务业。从微观的角度,我们的企业有设计、制造、生产,我们有品牌、批发零售,我们的思考逻辑是鉴于工业的思考逻辑思考的。我们从工业经济的角度看互联网、IT、信息化,所以把它叫做工业信息化、商业信息化、企业互联网化。我们是在原有的工业结构上加入信息化和互联网思考的,如果你愿意把它理解成“+互联网”也是可以的。
但事实上,如果以这个思想构架思考的话,我们看不到亚当·斯密所讲的新市场,因为互联网的经济并不以这个结构呈现,它以一个新的结构去呈现。在底层,它有物理的基础设施:光纤、设备、硬件、终端,构建了一个底层的基本设施。在这个硬件的基础设施上面呈现了一个软的、逻辑的基础设施,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到TCP/IP协议。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协议,淘宝交易、系统和规制,这些构成了逻辑的基础设施。物理的基础设施上面迭代逻辑的基础设施,再往上面重构工业、商业、产业、交通、旅游、政治、文化、媒体等等。
所以,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重新构造出来,要以这个逻辑去思考的时候,可能就不是工业基础结构的概念了,而是一个新的信息基础结构的概念。
我觉得它会以各种平台经济的发展呈现,不断去吸纳碎片化以后的工业经济加入到互联网,做新的组合融合创新,形成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新的经济基础结构。
举个例子,1994年进入中国之后,互联网在中国商业化走的主线路,最早期是游戏盈利模式或广告盈利模式,但最终走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主流互联网应用模型,在2014年,电商批发和零售已经达到了16万亿,网络零售业达到了整个社会商业占比的10.6%。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商业化的互联网正在构造出来。在双11当天所展现出来的数字和场景,在水立方空前的一场狂欢当中,我想已经呈现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全球性的商业生产。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所驱动的商业零售业态的生态系统呈现。它不以过去工业经济结构呈现,而以一种相互连接、对等、开放分享的规制体系进行呈现。卖家、买家、服务商、平台、政府,各方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创造的一种商业模式。
当然,在双11之前,我们看到了中国有3千万人口购买了全球进口商品,呈现出了一个买卖全球的景观。我们在农村的市场上看到了大量购买的现象,可以讲农村的整个消费群体已经在快速加入到互联网的零售体系、商业体系建设当中了。我们中西部的广大消费者也在这过程中快速加入。互联网不仅改造城市,还改造农村,互联网不仅在改造工业,还改造我们的消费,互联网在带来一些更大的价值创造层面上,越来越突破我们原有的局限。
云计算的商业化拐点:2015年10月,DT超越IT。不管是亚马逊云计算、微软云计算还是阿里云计算,都呈现了一个翻倍的增长
我们看下美国和中国两个市场的比较,双11一天的成交量就超过了美国感恩季五天的交易规模,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市场的呈现,已经跟过去的市场完全不同。在2015年的10月份,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一个DT超越IT时代的拐点已经到来。在这个月里头,不管是亚马逊云计算、微软云计算还是阿里云计算,都呈现了一个翻倍的增长。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10月份突然大涨。
相反,另外的那些IT公司股票也在10月份同时大跌,一个涨一个跌,表明了一个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出现。当然,我们也看到数据在沉淀出来,互联网各种各样的IOT不断出现,不断呈现,而中国也在这个当中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
未来的五年,IOT的市场也好、大数据的市场也好,中国的占比会达到18%到20%的比例。我想,互联网在改造我们的现在,改造我们的未来。那些非常接近比特化的行业,我们的媒体通讯、出版行业,今天已经被互联网改造了。我们的零售、批发、服务,今天正在被互联网改造,在另外一端的重资产行业,房地产、金融、能源,也逃离不了互联网的改造。我想这是一个黑洞效应,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经济、平台生态,它以高速的高效率、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在运行,而过去的工业结构的多重链条成本带来的障碍,使得互联网有机会创造新的奇迹。
一个DT经济、一个被第二次定义的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注:阿帕网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从某种意义上,因特网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60年代,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
相关文章链接:阿里副总裁曾鸣:新经济走向,即万物互联、网络协同|重磅
笔记君: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新的平台经济,新的生态正在出现,抓住机会。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俞敏洪丨李丰|宗毅丨蔡文胜丨吴晓波丨段永朝丨张邦鑫丨赵迎光丨罗振宇|吴声|伊光旭丨李欣频|张怡筠丨王东岳...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哲学课堂|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36氪|领英中国....